1 H! }; _) `6 V+ Q0 J: g
770 29
, b' q2 f! H. N( vlth346137261 发表于 2021-5-28 11:05:4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3 y l5 r# C# w T# H# j6 M) G
0 s0 X, J6 B- R+ P
公文写作培训班$ y$ {9 \" S; W5 x
学史爱党 知史爱国 明史奋进) }3 X- i& E+ @! k1 v; i
2 z% L2 D9 H, n, I3 ?6 ~- S
在履职为民实践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 y T4 \ E7 {4 Q/ }5 | N- u4 I- B. L
——“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2 V+ t2 I- D5 n
. n9 Q8 S6 H4 I0 D4 i; D! q6 ~4 E& P
' y. d5 J# k, O8 ]' f按照“四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调研思考,我以“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为题,为大家讲一次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与同志们一道学习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I; U1 @& j% O0 k# P$ T
. x& p" z4 z+ t3 t0 |
一、从党的旗帜、历史和擘画中深刻理解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H j1 r9 Y; F7 k7 t( v
) |; ?% N. } @) G$ [" I5 w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下面,我从党的旗帜、党的历史、党的擘画三个维度,与大家一道理解和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 k5 [; o% n( h" w; H
$ h) S4 C, l/ [4 {3 c) O6 [8 K第一,从党的旗帜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我们党的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老祖宗,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流”。; S8 f. l& o. U) S$ y" I# w
( G& r. F( U1 W6 A8 ~$ w
% k p7 X- g: a$ c" i: t( G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这就是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5 h' _- `3 l+ t
+ o. h' S, t)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从此,为人民服务被概括提炼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
" I: Q8 f& U' [
$ `2 T+ Q g$ J( \9 G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作过深刻论述。
5 E9 E# m. h( l& Z/ h& t$ \4 h B' o& s" ?9 {" O# @, e& v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著名论断,对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进行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述和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命题。他特别强调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Z4 j$ V! Y% F! @) i9 K; ^) s6 x: {* l* M, ?& i7 Q5 v
由此可见,从党的旗帜看,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也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思想理论优势,再加上它的先进的阶级基础、广大的群众基础,它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敢于做、能够做其他政党和政治力量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敢于战胜强大的敌人,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干成了大事,在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历史上建立了伟业。
0 k0 k# n% F' B! F k$ a4 v; ]% M5 @# s, E9 l
第二,从党的历史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历史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5 p7 O2 ?- M4 w2 y0 c) q* Y( J
" g k5 C. Z3 _0 }# {1 Z第一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一大里程碑:建立中国共产党
, f/ d) C7 ~/ I& j. W' z/ D& q4 R, F/ B9 X9 T
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8 K0 ^( Z$ k, R4 }' Y; S* L
4 O/ y# p6 Y; l* V. h
+ l' A* P5 ?7 E$ R1 M5 X
从党的一大召开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而辉煌的历史。纵观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脱党、被党开除的7人,牺牲的3人,病逝的1人,加起来一共是11人,唯一从最初坚持到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2人。(在剧烈的革命洪流激荡下,在岁月的无情冲刷下,历经大浪淘沙,13名代表分别走上了四种归宿。第一种,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毛泽东、董必武2位;第二种,坚持革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成为革命先烈,有邓恩铭、李汉俊、何叔衡、陈潭秋、王烬美。这第一种、第二种的7位代表,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整个人生,直至宝贵的生命;他们更代表了近代百年中国革命中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勇于献身的数以千万计的先烈,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第三种,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革命。他们是李达、刘仁静和包恵僧。这中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李达,他虽一度脱离了党的组织,但并未改变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成了一名“党外布尔什维克”,后又重返党组织;另一类就是刘仁静和包恵僧,他们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崇高信仰,名副其实地脱离了革命,成为庸人。第四种,堕落成为革命叛徒和民族败类汉奸,他们分别是:张国焘、陈公博和周佛海。这三个人的堕落道路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个人主义利欲所致。可见,对共产党人来说,不管是普通党员,还是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其资格多老,功劳多大,都不能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否则就必然会堕落。)- L# ]1 a7 Q+ D" M7 y
: F- c5 `. k! x, a. G$ O
第二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二大里程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 i }! P. u; E9 c* M* c4 [; i' a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所肩负的第二大历史任务。我们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敌视,他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 P, ?3 R F( S3 L% m5 W
. a Q" ]* w7 q0 {, x& y' c1 x7 ~3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现行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党制度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奋发努力,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展。在这期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这29年是新中国的“三十而立”,为后来4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四十不惑”奠定了基础。/ \! C g* C3 v9 N- O
/ f4 i) o" D2 ^- X9 s9 j第三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三大里程碑: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R# q. d. S. ^& S, e1 f5 z
0 L* I8 V# Y2 b3 C+ k4 j" w+ O4 F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极大地“活跃”了中国、发展了中国。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大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T' w9 g, T0 u; h- R7 b% l0 U0 f4 H$ v;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日益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u' G0 ~ Q! w0 j, ?1 t9 J
( S; y/ r' {$ V6 {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就是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第一大历史任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我们已经奋斗了70年,70年中有40年是改革开放。这个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现在还在继续努力奋斗。历史表明,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s' f- q. y( f+ H8 g# J4 z
! ~8 _% v- ]/ B3 z+ A. _
第三,从党的擘画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有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也有最低纲领和不同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现阶段纲领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 Y7 B! u: Q; H3 |2 ~7 u
7 P6 x3 e" @# u" t, [# A(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正式提出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三大规划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也就是完成了我们党肩负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 c) A& O4 {' e2 D
, R0 v5 X A* E$ q5 v可见,党站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一棒接一棒跑着接力赛,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目标前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M3 r) I! L0 I( B$ F( ~
& S- x4 W& g7 a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党就能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我们党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 d- N+ h9 Q+ p# P2 ^
: E3 ^* J0 v6 D+ {7 Y5 }7 X
二、从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中准确把握政协人的信仰和追求! F3 D8 y. D8 j6 _' L" }
4 [( z7 d* b* v. E6 E% H( t5 L) I(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因此,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定位,在开展工作、履职尽责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特点上与党委、人大、政府有所不同。作为政协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深刻理解内涵,把握精髓要义,引领工作实践,在新时代展现政协新担当、干出政协新样子。
0 V" K# C. G/ Q) B9 @; F$ ~1 H
7 W) ~* f; u6 R* q- Q. F3 |' w6 Y71年前,在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关头,人民政协应运而生,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5 D8 e3 }0 B8 M2 p
! v8 ]; p# g4 d4 O第一,应运而生承担历史使命
: R% H7 [* t/ m% ~" |) v0 ]; g) K; h |1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召开全体会议,商讨、研究和决定的。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政协最早也是最大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诞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也都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标志和节点。" E& | d5 F, G
) X3 g$ B. L! _! v j& G6 W# Y t) J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旧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旧政协的性质根本不同,但涉及政协名称的来由,所以人民政协的诞生还必须追溯到旧政协。
- v0 ^# D7 ` X% x. g
. m; m* E1 Y! `( V1 p( E. Z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就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发表《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重要问题,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 g6 I% L* a Q. Y) o# R! _0 p7 j+ \. t5 Y: v. l
8月28日,毛泽东等人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在谈判中,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召集党派会议讨论建国问题的协定草案。国民党代表王世杰不同意“党派会议”的名称,于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便提出用“政治会议”代替,这一名称获得各方接受。在随后的会谈中,国民党代表张治中进一步提出在“政治会议”中加入“协商”二字,中共默认并接受了这个建议。
, E" {5 N) L8 T: B& A6 Q. i5 T% I% ]% x4 F2 b
经过反复商议,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及其任务正式确定下来,并写进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
; p4 L. M' v/ ]8 ^+ g* l$ a0 R$ j/ ~- C. {7 E
经过一番周折,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会议从1月10日开至1月31日,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协商,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5项协议。这是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胜利。' i$ J. x/ I0 K' m5 V
, ]3 B7 j8 K4 B9 b
按照政协决议,应当在全面停战的和平条件下,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但是,国民党政权不愿接受任何对它一党专政不利的民主改革,不仅挑起内战,而且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于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拒绝出席,政协遂宣告解体。( r2 Z. x5 \% A& Y4 j/ _$ G, W
1 _1 ]5 W- S4 }- ~. Q
随后,在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下,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响应和拥护。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标志着大多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已经从同情中共转变为拥护中共,这是一个根本性、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拉开了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格局。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 V8 `- ^1 j1 l" _
3 ^0 V3 c- m- O& g期间,不少民主党派建议,将中共提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新政协”。毛泽东很快采纳了民主党派的意见。此后,在会议筹备的一年多时间中,“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
! K9 A% B2 P6 j' V
7 {/ g; E* D8 I. P) _$ M1949年6月15日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23个单位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共134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开了3个月。期间,各小组和常务委员会加紧工作,研究设计新中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 Q* @2 J& r3 n0 g
# _8 K6 P9 C/ p7 Z1 q8 \. I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周恩来代表常务委员会作关于三个月来筹备工作的报告。会议基本通过由各小组分头起草的政协组织法草案、共同纲领草案、政府组织法草案等。会议根据周恩来提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此,从旧政协到新政协,构成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也是实质性的转换。从新政协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构成第二次转换。至此,新政协被赋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直接承担起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 |$ y j3 a7 L
; g) g( T7 p) d' m& _
第二,共襄盛举完成建国大业: \" L2 q* q: J* n6 G* I, ~
* M, ~4 ~0 Z, b$ w7 b!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其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盛会。
& A; ~% S" n8 @2 N% f( H2 T9 n- s
% L' j# d- [(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名。其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
" Z" w/ J5 K$ h( N" T( `$ R& E1 ^
6 C$ a) M! s1 h" f3 q毛泽东在致辞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将决定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事宜。
2 G9 }2 R/ h7 p. `, ?' }7 c( u) V& ?9 Q5 }2 n+ n
大会的任务繁重,议程很多,10天共举行了8次全体会议,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组会和其他会议。与会代表怀着参与开国盛事的使命感,对大会的各项议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民主协商。民主党派代表和其他民主人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由于已经开了三个月的新政协筹备会,主要文件和事项都已准备就绪,所以会议进展很顺利。
0 Z" m6 U; ?0 C) U$ u. p
. b c' b/ J; Y- S5 F5 I9月27日,大会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当天,会议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项决议案。9 X4 ]" W" h& G9 \4 T
* W. c/ w' M$ G) K( G9月29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6 e9 K) e' y4 @4 R
9 }0 C; P- u- W# P
9月30日的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等180位委员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s6 ]- ~7 `+ W& G+ c8 Y
a4 B+ _* A1 m2 y& \0 F在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位副主席中,共产党员3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56位委员中,共产党员29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27人。在随后产生的政务院4位副总理中,共产党员2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2人;15位政务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9人。4 |0 P( e( k4 S" X2 {1 b# K9 G7 Q% g
. N) I8 T1 n* F1 O, i7 Q/ Z
30日的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 p6 H# ]2 _2 k4 e+ a- R8 S, o/ }6 x+ g. r
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事业和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9 A$ a8 Q) I! L$ G0 i. c5 d3 a J9 E |! O
第三,职能转换书写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