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选秘书
) l1 m6 b! x$ j( B4 E1 Q) h L8 L* N m- l. s& Q' J3 o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9 q9 Y/ X! T. q% V: i% V: x
7 {1 X7 n. C: Y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
6 N# k2 R4 h. Z! n) M, a% S" J/ i5 U2 f' S6 G2 P4 b! L5 x8 Y! [
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 c# H" b8 t+ S: W4 ^ H2 A( X
. E0 G$ C9 q$ R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读了大量理论著作和文献。由于胡乔木的埋头苦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使他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写的,写得不错。”由于胡乔木出色的文字能力,他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枝笔”、“大手笔”。
5 l7 F7 o, j, e* r( L" `, O0 y w+ D# R9 g- c
陈伯达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是因为陈在延安的一次座谈会上较为有特色的发言。当时会上对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争论,陈伯达的发言阐述了孙中山的思想。陈伯达刚发言完毕,毛泽东就站了起来,高兴地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散会后,毛泽东就把陈伯达留了下来。晚上,毛泽东请美国客人吃饭时,又邀请了陈伯达。席间,毛泽东与陈伯达关于古代哲学的谈论,使他们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这一天,成了陈伯达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一枝笔”。
- z6 h; \: M' Z8 X6 Q4 `4 O
2 s2 k: {( t- Q* T: O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因1942年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看后,颇为赞赏。虽然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但毛泽东从中看出了作者较深的中文功底和敏锐的思想。此后不久,毛泽东就把田家英调来当毛岸英的语文、历史老师,后又经过几次特殊的“面试”,毛泽东才正式选调田家英为自己的秘书。
3 R. Q) G# @0 K; p1 R
$ B1 N9 k3 c9 i; Z" g) m( o◆希望秘书博览群书、兴趣高雅
) n+ i2 z( ]/ g5 D; c* }, } z" E
2 W4 \7 H( O+ A8 V毛泽东喜欢吟诗赋辞、泼墨挥毫、博览群书,也希望身边人员能经常与他交流心得。秘书受他的熏陶,也都培养出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读书填词是毛泽东的一大爱好,也是胡乔木的最大爱好。上世纪60年代,胡乔木因病疗养而离开毛泽东身边多年,在休养期间,他开始学写古诗词,并将习作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因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故而忙中偷闲,对胡乔木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帮他逐句修改”,如此书信来往不断。正如胡乔木所说的那样:“《词十六首》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这件事,还引起江青的不悦,江青曾斥责胡乔木:“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7 o0 }8 E1 `+ [# q: c- t2 `2 K5 U" g* {- c: w4 S' p, e
陈伯达与毛泽东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于两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兴趣。陈伯达曾讲授过先秦诸子课,擅长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而这正是毛泽东当时思索的热点。上世纪30年代,陈伯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曾一口气写下《墨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等哲学文章,并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他对陈伯达说:“《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借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探讨,借助于呈送文章向毛泽东请教,陈伯达与毛泽东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
2 U" f) u2 a# \+ P7 e) }- D ^6 Q% [4 X4 e2 R. O1 `, i: t) B$ S7 w5 q+ R
田家英比毛泽东小29岁,如同子辈,但由于田家英喜欢文史,跟毛泽东一拍即合。毛泽东一读了好书,便向田家英推荐,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之间填平了年龄的沟壑。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田家英还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陆续买了上千幅清朝字画。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毛泽东爱诗,田家英也爱诗,田经常为毛泽东查对古诗,并相继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等,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 F- f6 r6 r( @4 t9 J+ }9 q) i8 M: i& q* ]$ A*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