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 r5 W) `% {; o2 L
/ m! [: }3 K# z- c
, T9 }6 a( @& J# ~' K1 D
% h* m* S, n6 z+ C5 \ 二、观点荟萃 0 l% o* O6 O- h6 B' T& S( \ n3 g, M9 v$ A
3 C7 y1 K* H" g 1. 虽然两位领导的讲话稿主线是一样的,但在构思上,笔者根据领导的职务特点,从不同的领导职务视野切入,让不同层次领导的讲话稿体现高低有别的视野与境界。如笔者在起草校庆典礼局长和市长的讲话稿时,局长的讲话侧重于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落笔,围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这一角度,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要求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学校的发展,并对学校下阶段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市长的讲话稿则从地方政府部门的角度来构思,侧重于教育品牌发展、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角度,将笔墨的重点落在学校取得的荣誉、高层次人才提升地方影响力、学校发展与品牌建构等层面,使局长和市长的讲话稿既文理相通,又侧重不同,既相互呼应,又高下有别,体现了“一会两稿”构思求新这一特色。 {4 a' A) l8 C$ t, ^
----摘自管建林发表在应用写作的文章《角度高度深度气度 ———“一会两稿”式讲话稿的撰写心得》4 Z/ i' [. s* S. X& Y8 [6 Q
; }" n) X! J& N! Z$ ? 2. 在总结的写作上,“铺陈”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具体实践过程(工作、学习等)介绍过详,二是堆砌材料。前者且不论,单就材料运用而言,动笔写作总结之前,掌握的材料自然越多越好,因为这可以让总结者更清晰地把握全貌,从而使据以进行的归纳、分析更切实、更中肯。但进入总结中的材料则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即最能体现实践理念和事物本质的。这就需要经过一番比较和选择。5 Y5 ~6 K1 s' R
----摘自张冠英发表在应用写作的文章《总结写作三忌》 ; p4 a6 t! U. F) k" G) R% T7 ]. Z. z/ W, R% B
3. 第一遍读报,从对标题的快速浏览中,筛选出引人关注和需要留意的文章,放在一边。第二遍读报,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要从头至尾地读下来。有的可能读到一半或开头就放过了,这都很正常,因为它也许不是我们中意的。第三遍读报,好的文章剪下来,要分门别类汇集成剪报长期保存下来,随时翻检,常读常用,真正把剪报作为学习的园地、知识的宝库。久而久之,就会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更多地体会到读报的乐趣。 * N% B" x P0 B; Y ----摘自闫缜尔分享的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个读报经验:三读报纸》 " ]; o' q$ V+ N9 a" T - S m |& `2 B% n ; Y- F. o1 r# t0 m, }
支持站长的“微刺激”!现今的188元RMB在哪能用上一年啊? 只有在“文稿修改演播室”!各位有缘人,算算看看是不是赚大了?节目如下:5 i9 L9 R) {' Z6 [, n0 W
1.周一至周四晚上的8:00-9:30《众秘夜思》——众秘书在线文字交流,主要探讨公文写作话题或实例修改。1 f z W. |- d2 j5 {
2.周五晚上的8:00-9:30《老秘剪裁》——老秘在线视频演示一份文稿修改过程 。% _& G$ q* {5 s' g% m(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