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又再看《论语》捎带看了看《孟子》和《礼记》的部分章节。写点今天读《论语》的感觉。(时间限制,仅《里仁第四》之前)。) O3 R. Z4 v, Y, |% |& Y
一.常常被曲解的部分8 o# j5 z4 v0 a# V
这里的曲解不是说后代道学家的著述偷换之类,是当代人类似断章取义的曲解,把儒家的东西歪曲成自己的某些弱弱思想。3 W M1 l# _- x/ ]5 n# @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 [7 Y' }- Q$ c3 |& G
学文。”(学而第一)$ q8 L% C H. E! |; T. E
因为大家说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于是当代人在思考他们认为的空子时候,总是臆想孔子是个老学究的人物。尤其是看到类似“学而第一”的题目时候(其实这个题目本身没意义,只是这章孔子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故名“学而”),就认为孔子把学习放在一切问题的最前面。这是大错特错了,在孔子看来,首先要有道德修养,党真正能作为一个合格的人之后才能来谈学习的问题。(比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第三”)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相反的。9 \* Y) n' N% C# p/ T: L- t2 i8 c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
. G# Z' z6 v1 h+ M( j4 j4 I而好礼者也。” (学而第一)
9 [9 l* Q/ \/ s$ x6 Y! W" s, f 我们现在在谈所谓的儒家思想的时候,仅仅能停留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殊不知孔子还有后问,并且境界更高。这便是礼、乐至上的根本观念。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仅仅是个人的修养和道德。8 A; x, Q* P; r$ |' F6 d8 s$ R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h% D0 ?: y5 b6 Q6 ]6 \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 G" Q2 I$ g7 @ 我想说的是最后三个字,“不逾矩”,意思是不能超过一个法度。我以为这是儒家和道家的一个很根本的区别之一。彻底的逍遥自在和一种谨慎的豁达。七十岁是身心的明朗,是随心所欲,但是礼不可破,乐不可废。换句话说,也可以在讽刺某些倚老卖老的人。随心所欲也是有限度的,即便是古稀之龄。& @' j' Z( c0 U, H5 S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Y# X, s0 l$ L8 l; `0 T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为政第二)7 e% }/ \5 E s. h# ]: h6 s
一个崇礼者并不在于形式,而是更注重一种真情的流露。就像后代所说“瓜子虽小暖人心”一样。礼先于理的一大佐证。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语》中还讲了另外一个事,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可不可以把祭拜祖先的羊省下,但是孔子说他更看重的是“礼”这个形式。其实这两个事并不矛盾,因为,一个提倡礼的人一定先要有这个形式,才能加载内容,最后才得以弱化“形式”的地位。现在人们的做事方法正好相反。(里仁第四)2 N# W+ n7 @0 w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0 }- ~4 `! {% w
我想给大家看的主要是“君子怀刑”这四个字。君子并非是一味的仁德,也要有威信和制度。倘若人人都是君子,必然不用“怀刑”,很可惜,还有一部分小人。于是更得以衬托君子的形象。提这句话,是明确一下“君子”定位里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 h% r) _ P' _& l' i) q
二.值得思考的话
* {! _1 I6 _/ k8 T7 c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
3 x! o/ Z, k1 a% J$ s8 V《诗》所记述的感情才是儒家看来真正值得提倡的人类情感。“思无邪”,和它相对的便是“色”。孔子并不像后期的道学家那样反对爱情,相反,它提倡这种纯粹的纯真的无邪式爱情。也便是,我们从《诗》中的一切都不会想入非非,走上“邪道”。(写完这些,我突然想到《葬花词》、以及魏晋时候的一些人,哀恸肺腑的情感是孔子不提倡的)。参看下面一条。
. d( A& f0 ?! i3 o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第三). `' e/ j& a) [: X: b
这句解释1。
6 v/ z. N1 A! J, ?( T$ [1 H7 u 3.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政第二)
9 L, h% G3 I$ A+ S" ]+ s' T6 s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某些《红楼梦研究》,或者有些我觉得没必要的研究。6 s0 \8 o, x6 j
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第四)- [* ?1 a: v/ u2 x
所以古希腊有“犬儒派”学者。但是我以为没必要。既然承认“士”了,对华服美食的追求是必然的,人都有自己的贪欲,我们不是孔子。一般的士是为自己的利益,充其量是为国家的利益而生存,而孔子是为了宇宙的利益而生存,高度自然不是一个吨位的。提到士,我记得《世说新语》中关于士的解释还是很有趣的,孔子看见能气死。
# b; f2 z: D1 f. t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
: r9 x$ s: ]0 p+ O/ s# p 值得我们反省。
8 s& r7 a! t+ k) X! q 三.一个有意思的话7 I2 S/ o3 S1 K0 w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d0 C* [ \- P1 d8 @0 l8 r# f' ?
改。”3 ?5 g* n, Y/ M9 [3 X+ S% e0 E) h" w
我觉得好像悖论。呵呵。“不和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除非大家都没朋友,或者这句话是悖论。要不然就是太晚了,我脑子转不过来了。
+ w ?! `) T$ W+ m
, J6 Z9 O. \4 c( m% P9 W5 [睡觉去了。9 H# ?# C, G% s% e; g i& z4 p5 [
9 r( a; A0 ^ l- D, E! N" u$ V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