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新闻照片、新闻评论,而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消息这一文体。下面,我就消息的写作方法作以重点介绍,其他三种简单的向大家作以说明。
0 y/ v6 ]$ s; L* f" o, [. t2 R+ R: c+ `5 f! ~8 `* @4 X1 s
(一)消息的写作方法. W! I/ o4 f5 m3 S2 n
+ Z; @" ~3 H; L4 c$ h3 u8 U在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之前,我们要首先了解消息结构。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所谓“内部构造成分”,通俗的讲,就是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结尾等部分。所谓“组合方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布局形式。也就是说,怎样把导语、新闻躯干等基本零部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它们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新闻报道。消息采用最多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材料安排上通常采用“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三种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内容的新闻事件,在报纸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报社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报道,而产生的报道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消息的“灵魂”,具体的材料是消息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消息的“骨骼”。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才能生龙活虎,运动自如。同样道理,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各种零散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交织起来,组成一篇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a; O d7 q; Q/ T/ \
& \0 T T( W- x4 C2 m1、标题
0 M) `# s) o$ L- P+ F
' u6 x$ a- R2 Y4 l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是新闻的“眼睛”。要求“一语破的”,点明新闻精髓所在,令编辑与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标题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就是一句话标题,如《商南科级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多行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组成。主标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地位,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又称之为“肩题”或“眉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置于主标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新闻标题,不论是单行题还是多行题,都必须处理好实标(或称实题)与虚标(或称虚题)的关系。5 l& W3 j2 Y: s2 L
: ^+ t3 Z1 C7 a. D7 ?单行标题必须实标,也就是说,必须以叙事为主,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什么事情。# _4 @& N; Z& j2 P0 Z! [
7 ?5 A5 R1 k+ c6 G( @多行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二行题,一种是三行题。二行题,一般有“引题+主标题”或“主标题+副题”两种。不论采取何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另一个可以实际,也可以虚标。虚标,即内容较为抽象含蓄,或者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例如:, w$ K9 f& b) G) a; Y4 b
5 b* s) e+ _4 _4 a# w. l. j# b; D老有养 病有医 伤有赔 失业有保障 生育有补偿(眉题)' w1 b! ?. K6 k! n% ?) V# I7 m
6 ^7 a. n6 S( m; S9 a/ n2 O% ^) ?鄞州为百姓撑起民生“保护伞”(主标题)
8 m2 x% B+ [' O! ?/ G8 Z
, z1 h& ^. z V$ [' |天地正气 海上清风(主标题)& G1 m- `5 |% n: z! [, @
r0 g7 u0 f( u/ q- g% o% H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上海巡展反响强烈(副题): k# l3 Y5 O# G x, h7 U
]( v. G' Q( ` k- S! e" I1 }; n
三行题,是“引题+主标题+副题”的系列标题。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其余的可以虚标。但是副题一般是实标的。引题以虚标居多。主标题可虚可实。三行标题均为实标亦不乏其例。; j$ U8 ]' I) u7 j7 K2 ?3 G
. Y% T: J/ _' W3 B! ?) h/ a江苏召开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推进会(引题,实标)& ]& ?, i2 M j: F, O1 J- {6 ?4 Z
, ^3 t; x+ |' `8 s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主标题,实标)- l6 f& a4 v5 y8 c6 _9 p/ l1 u' X* d
1 @* U) S6 o4 W2 F! [1 c屈万祥出席并讲话(副题,实标)
4 Z6 Y+ w3 S! Q3 ` L! p" p
; F1 u4 A/ R! h# |6 ^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传神。要从新闻中抽取精髓,使读者望题而知文意,不能题不对文,更不能歪曲、虚构。二是具体确切。新闻标题必须包含若干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一般应在标题上交代明白。三是简练生动。新闻标题要求字少、意明,琅琅上口,最好能使人一见就怦然心动,激发阅读兴趣。/ k& A5 A3 Y- o5 y3 L: Y5 b7 M2 i
. A- i# g, q/ b1 ]/ f- x
2、消息头
" l; t. u( `+ b2 Z: T7 W) y# z) A4 }8 o' c) z% F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是“版权所有” 的一种标志,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它可以使读者与编辑很容易地一眼把消息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8 Q/ d2 S2 ]5 p% K( p
3 ^# A5 n9 D6 e; M: T
3、导语
2 v" ^' A- n! B# a8 e- Z3 @" w4 p1 y$ S: m3 b
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它担负着三项使命:第一,以省简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新闻报道定下基调;第三,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C, b- s$ L1 ^( G( \+ C
W5 t9 _% J+ o: ]) |
导语在写法上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基本要求与准则:一是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二是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三是简要的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四是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概念;五是清晰、简明、生动。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曾以其不同凡响的新闻报道而闻名全国。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我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3 M6 @) B' I( l
" |- c8 m( V0 ?9 S {, i# H0 X, S w
新闻导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和议论型导语。
* M* D0 i ~' e. J
8 Z9 H- @! x+ ~9 ~5 @& N(1)叙述型导语。大多数新闻采用的都是这一类型。它又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不同的类型。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的报道新闻。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主要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适用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便之相映成趣,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得以充分显露。) M$ i% s7 D. k5 {% F- D8 n- N* v
; ~2 x& h9 o% u7 q0 ~0 V6 O" e) k8 c
(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是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或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导语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节加以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是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让描写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二,描写要简明而传神,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就行了,不能过多;第三,在描写时要尽力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3 b3 C4 t0 a0 }& Q
! W/ z8 n' M" i& i! ?$ U
(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直接在新闻稿里大发议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如果运用得巧妙,照样可以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引语式导语。就是作者不直接出面议论,而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而有新意的语言,放在新闻导语中,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二是设问式导语。作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时要注意抓住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能无疑而问,也不能连续提问。三是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主要特点。评论式导语适用于寓理于事、以小见大的报道,但要特别注意分析事物的复杂性,不能胡乱评论。
1 p, b p0 g2 t E& N; h5 B# j: x$ q/ B4 H
4、新闻躯干
4 s& C7 ~7 ?$ |: |: Z* P4 ~' y! J8 c* x
在欧美新闻界和国内新闻学术界,把新闻导语到结尾之间的部分称之为新闻躯干。新闻躯干具有解释和深化导语以及补充新的事实两大功能。在写作新闻躯干部分时,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意思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来选择和运用材料。对于材料虽然很生动、很感人,但若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一定要舍得割爱。我们要知道,写得多,不一定会使新闻分量加重。二是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于我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要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深化、补充、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三是叙述要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园林布局一样,只有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报道转折起伏、摇曳多姿。四是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新闻躯干部分在消息中所占的篇幅较长,在表述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力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糊不清。0 [% ^5 j2 F) ]1 X! B
" `4 b- T' A3 ?9 k2 a5、结尾8 l" Y2 r! P, n. j6 A( O
1 k& q; b+ ]8 y; i* S- B- z: \结尾对人们的阅读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记忆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处于序列首尾位置的材料容易记住,处于序列中间材料的位置容易遗忘。为了尽可能取得好的报道效果,我们既要在导语上呕心沥血,也要仔细斟酌消息应在何处结尾为好,以何种方式结尾为好。0 k- `4 a- |, c; t1 z. o8 a
1 F/ z; g2 j+ [& Y) C) ~
一般说来,消息结尾的常见方式有四种:一是自然结尾法。大多数消息采用这种方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二是拾遗补缺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消息导语和躯干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加充实、可信。三是卒章见义法。这种结尾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四是别开生面法。这种结尾,不拘一格,往往“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 k% z" x! x( y5 s5 l
/ ]( L* Y, z1 {; `: y0 k& b消息的结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要特别注意:一是结尾要紧扣报道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二是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诸如“受到众人一致好评”、“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之类的空洞套话,应该摈弃。三是结尾宜顺势而行,既不要草率结尾,不当结处不硬结;也不能拖泥带水,该戛然墨止处,应如立马断崖。四是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缭绕,使人掩卷长思、回味无穷。
0 R0 p- @3 r$ X5 I+ ?* A% I" c$ |6 P: e6 o& r9 l9 |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X) _+ m' R9 n" r3 c/ \
: }8 Z+ ~( y" N9 Q; `4 _&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与消息相比,具有取材范围更广、体裁容量更大、表现手法更活的特点。通讯无需在开头加“本报讯”或电头。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要应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表达口吻上除了第三人称外,时常采用第二人称,有时作者进入“角色”,还用第一人称表述;在结构形式上通常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相结合等组合形式;篇幅较长,注重强调事态的发展过程及蕴含的思想性。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前三种。
8 Y F; z0 {+ _/ l+ B1 D8 L* A5 Y- ?4 x, h S
1、人物通讯' {) S6 W: P% B: |
. M& |6 u. F4 \4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焦裕禄、任长霞、张淑珍、“神舟七号”载人航天英模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近几年比较多,如《仇和到底会不会做官?》,这种报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体,选择材料,寻找报道对象与众不同之处,避免 “千人一面”之流弊;二是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三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四是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五是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六是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重,尽可能把人物写活。
" |" s* S$ d! [- k! w
0 B8 ]+ X% ~- @* w# i/ A4 f2、事件通讯
5 k" H& i; `0 ]9 i2 p
1 G- E- {7 l S' @6 N0 A事件通讯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始末,形象、具体地描绘其细节,集中深刻地揭示其主题,给人们以较强的思想教育与启示。该体裁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起鼓舞、激励、倡导等作用,如《问责,在强力推动中稳步前行——云南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创建新机制,择优选人才——天水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纪实》等;另一种是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的作用,如《中行开平案追踪——中行开平案两主犯不愿认罪,拒绝余振东遣返模式》、《从书记到阶下囚——马晓蔷的堕落之路》等;再一种是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评说其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的作用,如《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步鑫生被免职后的种种议论》、《“献血状元”甜苦记》等。根据事件通讯典型性强、突发性强、思想性强、具体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采写时一定要闻风而动、精心选材、深入挖掘、历历如绘,特别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 \& \. X8 @. o- R& V
5 j* ], E6 z8 X; w# l- @3、工作通讯
$ n3 u- ~, g7 `# C7 b3 J1 b: b4 }4 ^- K/ {5 p$ o
工作通讯是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可以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本地、本单位贯彻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具有新闻性和理论性色彩,和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理论文章是不同的,在材料选择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在写作手法上必须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画龙点睛的议论,不能像工作总结一样只有叙述。在报刊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类通讯,如《沃野清风劲——河南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广元市纪检监察机关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工作纪实》等。在采写工作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第一,题材要抓准,有现实针对性;第二,问题要抓得早,敢于说出大家普遍关心、想说而又未说出的话;第三,要 “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第四,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4 V2 g `( M; m& |. L: y
3 C. p/ H& f, I/ X3 S+ q通讯的写作手法很多,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用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随笔式、故事式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当然,要写好通讯,必须多实践、多揣摩,方能行文自如。2 l2 E& h2 e" F& V: ^) h
5 Y3 _6 b7 B o. ~ W0 O(三)新闻照片
; b) x5 s4 s) \2 @8 A* J/ ~. y; S. i2 Z$ `2 o( Q- O1 c+ A
近年来,新闻宣传十分重视“图文并茂”,为新闻照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种,同时又是新闻战线上一支独特的轻骑兵。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会写新闻文字稿,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新闻照片的拍摄技术,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把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报道好、宣传好。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有这样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按照新闻价值去衡量每一个事件,决定哪个该拍摄,哪个不该拍摄;二是要善于运用图片画面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内涵;三是要绝对真实,绝不允许“摆布导演”和“组织加工”;四是要有艺术感染力,切忌雷同、程式化和概念化;五是要写好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清楚地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使文字说明和新闻照片相得益彰;六是要有熟练掌握照相机的技能和新闻敏感性,能够在新闻现场选择拍摄对象,及时抓拍;七是具备一定的操作电脑技能,能够运用网络传送新闻照片。现在,几乎所有报刊都要求采用数码照片,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技能,我们就落伍了。
9 |- M$ g! b' e* v% q" F& E( N( e& D% V/ T3 F6 W
(四)新闻评论1 R$ v3 K. v8 ?" v
5 b \, f: O+ l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事实,或者未见诸报端但有意义的新闻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报刊是新闻评论的生身之母,是新闻评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阵地,而新闻评论则是报刊的旗帜和灵魂。各家报刊可以发表同一条新闻,但却有很不相同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没有自己的评论,这家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评论五类。我们可以撰写的只有署名评论,其他四种都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与我们没有关系。, t9 j' v3 g u$ s
/ C8 O; d- D6 I, m Q& [" X0 b署名评论的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可读性很强,写好一篇评论并不容易。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做到论据和论点相结合。这是评论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二要做到虚和实相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只有做到虚实结合,评论才丰满匀称。三要做到破和立相结合。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以正面立论为主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四要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只有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才能使评论由事入理、事理相融,才能使评论平易近人、理情并茂,才能使评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9 ]6 T9 \3 S& x' M9 M
! |- z, j* w6 ?( j+ u0 R, r
评论一般采用据事议理、比较分析、论辩交锋、算账说理等四种方法,在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地阐明一个观点或道理,切忌套话连篇、啰嗦累赘、逻辑不清、拖拉冗长。" ^) }/ j/ e" N0 y
4 u; K8 _! j+ M* z- H# d$ d
三、新闻语言
7 x' e( ~3 Z8 S, \. C0 d E8 b* B6 Z3 e8 q* E! I& s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新闻报道要打动人,认真研究和准确使用新闻语言十分重要。新闻语言的核心是“准确”,基本要求是“形象生动富有特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准确”的前提下又“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呢?一要注意词义差别,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切忌词不达意;二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千万不能把褒义词、贬义词放错了位置;三要讲究“立言得体”,不能使用含义不清、有歧义或带有人身攻击的字眼,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更不能“添油加醋”,力求运用书面语言;四要简洁明了,剔除可有可无的词句,一句话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五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六要注意长短句的搭配,句式太长可读性差,长句短句相搭配容易产生节奏感;七要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运用形象具体的描写突出事物最为显著的特点,解除读者心中的谜团;八要多用动词,给人以动感,让人如临其境,经久难忘;九要交替使用记叙、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十要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力求把一些庞杂的数字和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十种语言技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当然,大家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总之一点,只要把新闻报道写得“形象生动有特色”就达到目的了。
/ I$ b( L- v" v; o
8 ]; P [8 s0 A5 `四、新闻报送
$ s8 ^$ m- U( i" M* R, y
8 S3 e$ U' W, K$ O% ~0 p新闻报送参照信息报送。在这里我要说明四点:一是新闻稿件写好后,一定要按照格式进行打印并仔细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不能有任何错误;在新闻稿件最后面要写上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于稿件见报后报社给你邮寄稿费。二是无论是那一种文体的新闻在投稿之前,必须在首页上方写上“属实”二字和当天日期,并加盖公章;如果你有熟悉的编辑,最好再写上“XX编辑或老师收”,这样做可以让编辑在同行面前有自豪感,也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稿件不丢失;然后最好给你熟悉的编辑打个电话,说几句客气话。三是投稿要用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进行,因为如果你的稿件被采用了,报社就要进行排版,有了电子邮件报社就更方便、更省力。四是切忌一稿重复投递,也就是说不能把同一篇稿件同时发给两个以上编辑,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编辑都来编你这同一篇稿件,就会造成“重稿”,那样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一方面给报纸版面送审造成很大麻烦,编辑也会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会造成你的稿件在这家报社被永远“封杀”。
2 E) P/ k# |* @! B2 p9 }) P8 A7 j: L" R3 F" W6 }4 X- M' m
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并不相等。同一个题材,如果采用信息和新闻的形式同时撰写,需要进行两次加工。但这仅仅是写作手法和技巧的不同,其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随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点和新闻点。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是一项苦差,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只有首先当一名“写手”,并且同时又是一名“快手”,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高手”。我想特意给大家说三点:一要围绕领导写。就是要围绕领导的决策需要和工作需要去写。有些重点信息、重大新闻、重要调研文章和署名文章,最好以主要领导的名义刊发。只有署上主要领导的姓名,文章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读者才能给予高度的关注。如果署的是一般干部的姓名,文章的指导意义和读者的关注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关注主要领导的人肯定比关注一般干部的人要多的多。二要围绕大局写。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大局来进行,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围绕大局写,就是要求我们运用信息采编和新闻报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因此,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因一篇不恰当或者不真实的作品而破坏大局,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三要围绕工作写。宣传好、发展好纪检监察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围绕工作去写,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不能偏离反腐倡廉建设的航线,及时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及时报道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为推进工作、再创佳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7 e+ c$ v' ~9 V1 W
8 t: |& t. Q4 W( {6 d6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