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文中经常要引用已发的其他公文的标题,但如何引用,看似问题不大,短短一个标题,照抄过来就是了,其实不然。笔者从事公文校核多年,因工作需要经常看中央文件,感到中央文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规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S9 I* M n: \2 u2 e. U
+ u2 K: g3 U1 E: r- S0 k
一、公文标题全名称的引用。公文标题全名称引用比较简单,只需把公文标题全部文字用书名号引起,是联合行文的,在联合行文的机关间加上顿号即可。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发〔1997〕13号)下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01-2007)》380 页,以下简称《选编》)。在实际工作中,有人不注意书名号应摆在什么位置,在引用时随意把书名号摆在发文机关后,如写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发〔1997〕13号)下发以来……”以为照原文标题一字不漏抄过来就不会错,却不知书名号不是可以随便移位的,这样摆是不恰当的。8 J* | F* p5 N
7 {) b4 \% ^! T9 Z T6 s那么,哪种情况下书名号应当移位以及怎样移呢例如“2000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选编》218 页),中间加了“发出”二字。也就是说,若把发文机关摆在书名号之前,须把书名号置于印发、转发、发出、制定、颁布(的、了)等词之后。3 e2 w% m9 Y, t; C8 [) S9 |5 y
4 }. F7 Z1 n! Q* G. p4 f; w
二、公文主题的引用。在引用公文标题时,有时只需要引用原公文标题中的主题作为标题,这主要用于以通知的形式发出的条例、规定、决定、意见、规划、纲要、方案等文种。如“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选编》334 页),引用时就省略了制发文种“通知”。/ i/ `( @( x3 `$ B& _2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