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生活类
- p- f$ y* [# z0 x 1.对有身体伤残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汇。 [, g; f9 {, e2 \
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汇。9 j9 N) i/ H0 y, ]
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汇,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汇。5 e* s$ @# \, g( `' s9 j; n
4.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汇,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 G, d9 z; m# B( l 5.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0 P4 N6 F' L& Y) |
6.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汇,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脏话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 B”、“爱经纬、爱论坛”、“NB”等,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s2 A: i3 D9 P: l- s
二、法律类
; V4 k$ u0 c6 y- G 7.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1)犯罪嫌疑人家属;(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5)严重传染病患者;(6)精神病患者;(7)被暴力胁迫卖 淫的妇女;(8)艾 滋病患者;(9)有吸 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h! E6 ^ k+ M9 `2 K
8.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b# X2 k$ ~9 k: m: m8 P8 F: C
9.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子。, f3 ]/ T$ G5 F# a; h, f
10.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 G2 l9 E- \- ^. U 11.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d+ Y2 T; C5 m" _2 i, S+ P- ^ ]
12.“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
- a: q; n4 ]2 ]/ t- f: e 13.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使用其社会身份作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写成“教授罪犯”。! _; _: R* e" v- O2 _. @1 T! B
14.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正副行政首长称“审计长”、“副审计长”,不要称作“署长”、“副署长”。
9 t4 `6 g$ A$ z2 B" L1 j 15.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w" }* X3 q. e 三、民族宗教类" u4 n+ [8 ~9 L4 `
16.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3 E# d* r' i+ p! g 17.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侮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4 k& I2 Q0 z2 {* X* O5 [6 R! s6 q ……
, Y; F% `& C6 _5 r n8 W
) H1 u2 _) l4 T! a1 `! d 四、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类
' I4 B) L8 ^# r6 h 23.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9 B# X" A$ `# t- x: _
24.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选委会”、“行政院主计处”等。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台湾“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也应加引号。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 m: D- @6 c$ I1 C' F; Q- X% F4 e$ I
25.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涉及对台法律事务,一律不使用“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国际法上的用语。
0 T- S- C$ M) l! T8 q 26.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0 A# C9 Z" i1 c6 J2 A5 o( ^, J
27.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旅游”。
6 o4 l2 t0 L: {8 \1 Q7 F% ]/ i0 ^5 U 28.“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 O% M% r2 a+ B3 R+ ~; z* X 29.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
7 C& V4 _0 v! |
' v' V: m! c# l8 q: t |